close

+++++  

(原本拍了這張照片,是心想可以給想買這本書的咖啡因先生看的 )

這本書是2013.12.31在等待要進場演唱會前,在101裡頭的書局閒晃無意間看到的一本書,後來意外的變成很喜歡的一本書。我看書總是看的緩慢且斷續,記性又差,因此看不了太長篇的故事,而漸漸地較偏好去看像這樣短短的散文。從過去購買CD、買書、甚至是拍照,我大抵上是抱著 “遇見”的心情,儘量不帶預期,讓瞬間念頭主導一切。若真是有甚麼期望,我已習慣不大說出口,避免被查覺往後的失望。而更多的時候,我發現後來讓我視為珍寶的人生時刻--那些事件、片刻、畫面往往都是在我不抱任何預設、預期、預想所得到的。 簡單的舉例,就像是這本書的存在呀。

在2008年的筆記中,我在那本筆記本裡的第一頁寫下 “ I expect those unexpected”。原來早在那時,就已明白期待感對自己的重要性,但也同時明瞭最美好的往往是無法去預期的。
另外,提到文字書寫,好像已經有兩三年我沒這樣頻繁用文字記錄,而我想拾回那樣的習慣,於是開始一點一點的記下。因為發現沒這麼做,腦子事後就會可怕地幾近空白。這點讓人意外不是嗎? 明明是自己腦子下的產物,怎麼可能會就這樣消逝。但確實是這樣,至少在我身上。於是,開始有點半逼迫自己每天記錄,儘可能地平述,貼近想法,往後困惑時,回頭看看這些也好堅定自己。

而需要觀眾嗎? 這點我最近也在想著。或許是不需要的吧,我的文字述說對象其實大多數的是自己,給未來的自己堅定或者回憶用的。但為什麼還是放在這裡呢? 我想,人倒底是需要共鳴、希望可以證明存在,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。

謝謝點開看看的人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grant63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